国家公务员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格正教育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文章阅读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1-07-24

  为了说明发生在原始地球的化学反应能够产生像氨基酸这样复杂的有机分子,美国科学家米勒在1952年设计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他在密封的烧瓶内放入氧、甲烷、氢气和水,并加热烧瓶底部迫使水蒸气循环,以模拟原始地球的海洋和大气,同时他又对烧瓶内的气体连续放电以模拟电闪雷击,经过一个星期后,米勒检测了烧瓶内的“海洋”溶液,发现甲烷中的碳约有15%转化为18种有机物,其中2%的碳转化为氨基酸。这个实验曾经使人们相信原始海洋和大气能够通过自身的化学过程产生合成蛋白质所需的氨基酸。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幅由早期实验所描画的图画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起初人们发现米勒的实验对原始大气的假设是错误的,原始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组成,只含有少量的甲烷和氢气。后来人们又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米勒烧瓶里的氨基酸是不能用来合成蛋白质的。原来氨基酸分子的几何形状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有着决定成败的重要作用。蛋白质分子是以氨基酸分子为单体,按照不同的比率和不同的排列方式而合成的高聚合物。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单体共有20种之多,它们被称为标准氨基酸。它们的分子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就是所谓氨基酸分子的两种构型或手性,分别叫做L-氨基酸和D-氨基酸,我们也常常称它们为左手性氨基酸和右手性氨基酸。在化学反应中形成两种手性分子的几率是相同的,因此在化学反应的生成物里左手性分子和右手性分子数量相等,这种不同手性分子数量相等的混合物称为消旋混合物。米勒实验生成的氨基酸就是消旋混合物,它们是无法合成蛋白质的。

1.1.根据文意,下面对米勒实验目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证明原始地球上能产生复杂的有机分子


B.证明氨基酸存在于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中


C.找到原始地球上合成蛋白质的物质


D.探寻地球上生命的最初来源


1.2.据文意,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时间越长越久,人们的记忆就不大清晰了


B.人们研究的领域拓宽了,米勒的实验就已经过时了


C.米勒实验的假设是错的,人们也就不再相信他的理论了


D.随着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米勒实验的结论也是错的了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一度相信是地球自身产生的氨基酸合成了蛋白质


B.米勒的实验不应该在烧瓶中放进甲烷和氧气


C.弄清了氨基酸的来源,就找到了蛋白质的来源


D.只有不同手性的分子结合到一起,才能产生蛋白质


1.4.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米勒的实验没有考虑到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的比率和不同排列方式


B.L—氨基酸和D—氨基酸能分别聚合成蛋白质


C.米勒的实验对人们认识氨基酸的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


D.米勒烧瓶里所生成的氨基酸是分子数量相等的L—氨基酸和D—氨基酸混合而成的消旋混合物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五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的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科学家认为,如果在这37个讯号当中包括地球外文明的讯息,那么这就可能是由地球外文明发出的最强或最近的讯号。


2.1.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


A.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2.2.

“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特征的电波源”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不知道已经接收到的讯号有没有电波源


B.已经接收到讯号但不能确定其电波源


C.不能确定电波发生的源头已经接收到了讯号


D.已接收到讯号但没有发现电波源的特征


2.3.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 


①讯号的波长是宇宙空间极为普通的


②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③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④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⑤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①③


B.③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4.

下列语句不适合作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


A.探索宇宙深处的未知讯号


B.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在哪里


C.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D.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吗


2.5.

下列说法符合愿意的是(  )。


A.美国科学家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来自地球外的文明的讯号


B.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所以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讯号,就可能用这个波长


C.37个讯号中所有的都很强烈


D.至今已发现有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 D


解析: 需要把四个选项代入到原文第一个自然段中进行比对。根据原文,A、B、C三项均可以在原文中找到依据。A选项对应第一句话;B、C选项对应第二句话;D选项中的“最初来源”在原文中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的干扰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答案: D


解析: 首先定位,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的位置,并对上下文进行分析。划线句子是原文第二个自然段中的首句,在原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上文中讲到米勒的试验具有重要意义,下文中则说到其实验有不正确的地方,因此,D选项的解释最为合理、准确。A选项是典型的字面意思。B选项无中生有。C选项半对半错,后半句话表述过于绝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难度较高,四个选项均不能再原文中直接找到对应语句,需要对原文相关句子进行引申推理。A选项对应原文第一个自然段尾句,推断恰当。B选项偷换数量关系,原文中用的是“少量”,不能被替换为“不应该放入”。C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4.答案: B


解析: 四个选项回到原文进行一一对应。A选项对应原文第二个自然段后半部分,与原文保持一致;C选项对应原文第一个自然段,与原文保持一致;D选项对应原文第二自然段尾句,与原文保持一致;B选项中的“分别聚合成蛋白质”在原文中并不涉及,属于无中生有的干扰选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指代的能力。


根据材料原文“他们以波长21厘米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可以得知他们根据两种不同波长分别进行了两次和三次调查,所以C选项正确;A、B、D选项理解的不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境中句子理解的能力。


由前文“获得了37个信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已经获得讯号;结合题干可以理解为已经获得讯号,但未发现具相应特征的电波源“,与B选项一致,所以B选项正确;A选项是错误选项,有讯号就一定有电波源;C选项是错误选项,电波源发出讯号而不是电波源接收讯号;D选项,电波源的特征已被掌握。


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首先定位文章中关于37个讯号的描述在第三段,“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①不是描述这37个讯号的,故A、D选项排除;④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与材料不符,材料中为“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故C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选择标题的能力。


材料第一段用疑问引入要谈论的对象,即是否有地球外文明;第二段、第三段介绍了美国学者搜集讯号的过程并论述为什么又筛选出37个讯号;最后一段说明这37个讯号的重要意义,材料整体用这37个讯号来论述可能存在星球外文明的观点,但并没有确定的结论。C选项,“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是确定性信息,不符材料意思,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可知,B选项是正确的。由材料“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可知,A选项错误,它将“可能”的信息表述为确定的信息;由材料“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可知,C选项错误;由材料“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收讯号特征的电波源”可知,D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


国考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上一篇: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逻辑填空

下一篇: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定义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