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
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格正教育

2022国考申论笔试:文章写作常见用典解析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24

中华民族绵延悠久,出现了数之不尽历史典故,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里面蕴藏的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发展的珍宝。用事用典,是古代文人写作的一种常见手法。典故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件逸事,以及一些经典名句,都能够激励后人的精神。

在现代申论的文章写作中,如果能将其巧妙地镶嵌在开头及分论点或结尾中,无论是吸引阅卷人的注意上,还是论据的充分,都是提分的标准。这也就告诉我们:历史典故素材,也应该成为如今申论考生十分关注的对象。当然,直接将典故搬进作文,总是给人生硬的感觉。如果能够将眼光放到古人身上,透过典故所承载的思想挖掘出深刻的认识,便会从这座取之不尽的宝库中获得一种悠远而又芬芳的历史文化气息。

(一)开头如何用典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部分,通常阅卷人会对文章定类定档,那么在这一部分如何把典故自由运用进去,才能达到给文章提升档次的效果呢?这里贯穿一种方法,凸显用典技巧——“古今对比用典”。

例:2019年河南省考县级作文: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这篇文章的主题即是围绕“开放、共享”为主题,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这种主题,古代没有,我们如何找典故呢?其实并非没有,比如:“丝绸之路,鉴证东渡,玄奘取经以及郑和下西洋…..”如果真的想不到,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思维,拓宽记忆里的典故角度,从反面去想,找一些我国历史朝代“不开放,封闭,固守”的典故;如:清朝末年闭关锁国遭到八国联军的侵略….

(首先引入主题)伶仃洋海天一色,烟波浩渺,港珠澳大桥碧海虹飞,连接三地,国人感慨,世界震撼。(引入典故)想当年,实施闭关锁国策略,不注重开放与流通,可谓是“零丁洋里叹零丁”,(回到当下,通过对比给阅卷人感官更强烈)看今朝,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实现了“伶仃洋上望复兴”,正是相交相通见证了一个东方大国的复兴与自信。(最后点明主题)充分说明新时代是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同分享的时代,唯有开放流通,才能使流动的中国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

也就是说,经过对比之后,文章的层次会更加突出,张力更强,更容易吸引阅卷人注意,只要用典合适,紧扣主题,定会给文章增加光彩。

(二)分论点如何用典

分论点可谓是“猪肚”,要填充很多东西,典故一般作为案例,放在论据部分,那么如何把典故做到有序放置且逻辑清晰,就需要一些技巧了,上文我们教了对比式案例突出文章层次形成反差,那么在这部分可以采用“列举典故(名言)+分析内涵”的方式,给阅卷人一种非常充实深刻的感觉,也就是在文章开始提到的——透过典故所承载的思想挖掘出深刻的认识,且看案例如何摆放:

我们以河南省考2016年的“茶风就是作风”为例进行演示:

茶风就是作风,党员干部要“清廉为民”。

(引入过渡)廉政建设一直是历朝历代都重视的一项,中国古代社会向来有重官徳的传统,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丰富的廉政文化。

(引出典故)《周礼记载》“廉”的含义:“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辩。”这六廉是最早的官吏考核的标准,即为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智。

(分析典故内涵)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奢摩享乐必然会导致国家灭亡的道理廉政思想可谓是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为民父母”的公仆思想,此后经过不断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形成中国古代廉政思想体系。

(总结回扣)由此观之,干部作风不仅关系自身发展,且对于国运兴衰都是极为重要的。

国考

注: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

上一篇: 2021河南城建学院招聘16人公告

下一篇: 2021郑州二七区招聘在职幼儿园优秀教师参加教学技能测试人员名单